-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0
/
Copy pathalimoni.cpp
64 lines (58 loc) · 2.68 KB
/
alimoni.cpp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 在基于自然语言的人机交互系统中,通常会定义一些语义模板来训练NLU(自然语言理解)模型,比如下面的模板可以支持用户通过语音控制机器播放音乐:
//
// 1.放几首@{singer}的歌
//
// 2.播放一首@{singer}的歌
//
// 3.来一曲@{singer}的歌曲
//
// 4.来首@{singer}的音乐
//
// 5.来个@{singer}的流行音乐
//
// 其中"@{singer}"是一个参数,代表歌手,比如第一个模板可以匹配这样的用户query:“放几首刘德华的歌“。可以看到,同样是放歌,有很多种不同但相似的说法,但把他们一条一条单独列出来,编辑的成本会比较高,而且会漏掉一些说法,不严谨。实际上,上面的5个模板,可以用下面的语义模板表达式来表示:
//
// <[播]放|来>[一|几]<首|曲|个>@{singer}的<歌[曲]|[流行]音乐>
//
// 其中包含中括号(“[]”)、尖括号(“<>”)和竖线(“|”)三种元素:
//
// 1.中括号代表其中的内容是可选的,比如“歌[曲]”,能匹配“歌”和“歌曲”;
//
// 2.尖括号代表其中的内容是必选的,比如“<播>放”,能匹配“播放”;
//
// 3.括号是可以嵌套的;
//
// 4.竖线代表“或”的关系,即竖线分隔的内容是可替换的,比如“<播放|来首>歌曲”,能匹配“播放歌曲”和“来首歌曲”,再如“[播放|来首]歌曲”,能匹配”播放歌曲“,”来首歌曲“和”歌曲“(因为中括号里面是可选的,所以可以匹配”歌曲“);
//
// 5.竖线在其所属的括号内,优先级大于括号中的其他括号,比如” <[播]放|来>首歌曲”,能匹配“播放首歌曲“,“放首歌曲“和”来首歌曲“;
//
// 6.竖线可以脱离括号独立存在,比如”在哪里|哪里有”,可以匹配“在哪里”和“哪里有”;
//
//
//
// 那么,给一个上述的语义模板表达式和用户的query,你能判断用户的query是否能匹配这个表达式吗?
//
// 输入:
// 输入数据包含两行,
// 第一行,上述格式的语义模板表达式
// 第二行,用户的自然语言指令(即:用户query)
// 输出:
// 当前query是否匹配当前语义模板表达式。匹配,则输出1,否则输出0.
// 输入范例:
// <[播]放|来>[一|几]<首|曲|个>@{singer}的<歌[曲]|[流行]音乐>
// 来几首@{singer}的流行歌曲
// 输出范例:
// 0
//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bool IsMatch(const string& tpl, const string& query)
{
}
int main()
{
string tpl, query;
std::getline(cin, tpl);
std::getline(cin, que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