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_posts/2024-04-30-2024\345\233\233\346\234\210\351\232\217\347\254\224.md" "b/_posts/2024-04-30-2024\345\233\233\346\234\210\351\232\217\347\254\224.md" index fad21578458..10ff6694d49 100644 --- "a/_posts/2024-04-30-2024\345\233\233\346\234\210\351\232\217\347\254\224.md" +++ "b/_posts/2024-04-30-2024\345\233\233\346\234\210\351\232\217\347\254\224.md" @@ -1,7 +1,7 @@ --- layout: post -title: 2024四月随笔 -date: 2024-04-30 +title: 2024五月随笔 +date: 2024-06-02 author: AlstonWilliams header-img: img/post-bg-2015.jpg catalog: true @@ -13,28 +13,32 @@ tags: --- -这个月工作上比较忙,留给自己的时间比较少,比较纠结要不要写这么一篇随笔。后来想了想还是稍微记录一下,也方便日后回过头来看看经历了什么。 +简单记录一下这个月关注的几件事。 -工作上比较忙,顺带着看期刊啥的获取信息的时间也少了,本来是中午吃完饭会翻一翻一些新闻报道啥的看看中国经济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现在则基本上吃完饭就是回去继续工作,没什么时间来看。上一周正式会议开了20多个,往往刚开完想干会儿活,干个10几分钟就要开始下一个会议了。 +## 工作 -负责的方向也越来越多,最近又多了一些,是挑战,但同时也比较兴奋,比较有进步空间。 +一件事是工作上的变化,工作范围从一块转移到了另一块。有好处也有坏处吧,好处是在新的方向有比较多的事情能去做,也能在数据资产沉淀、场景化数据查询方面多做一些事,坏处是时间变得更少了,一周开会20小时现在成了常态了,当然这其中有一些流程上可以优化的地方,这个是需要去持续观察改善的。 -老的方向因为一些原因偏支持角色,重点是提升研发效率和稳定性,这一块目前我们已经做的很不错了,通过转换开发模式,从烟筒式开发到面向领域模型的开发方式,不仅提升了研发效率,平均每需求人天3.5pd降低到了1.2pd,预计这个Q会继续提升开发效率,也解决了不少数据一致性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沉淀横向能力,让其它团队能够复用。所以目前主要是交给一位同学支持,我这边去负责新的方向,老的方向在技术评审、业务方向上把把关即可。 +在领域模型这块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自己从设计到研发到推广使用的全链路上进行了推进,release了一个工具能够支持用户一键创建领域模型并进行查询,屏蔽了不同OLAP引擎的细节,并且内部封装了稳定性体系沉淀的经验,最终这个工具在我们团队中全部用起来了,并根据大家的反馈做了几版迭代。下一步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去做,比如查询自动路由分发,兼容不同的查询场景,以及在领域资产做更多的系统化的沉淀,前面负责的方向领域资产沉淀的差不多了,新的方向场景更复杂也更需要沉淀,沉淀的多了之后从找数、用数两方面提效,不只是产品研发提效,在业务方找数上也能做到沟通成本的减少、数据一致性的提高。目前观察到在找数沟通上问题不少,效率有些低下。 -新方向刚起步比较乱,PM跟研发的协作流程,开发流程,交付模式等都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这里面有比较多的事情去做,比如如何规范需求评审流程,如何规范研发人力更好的支持业务,如何规范交付物减少上下游沟通对齐成本。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何沉淀数据领域资产,帮助在不同的场景复用。这些都是现在做的不够好需要去不断优化的地方。虽然比较有挑战,但也让我比较兴奋分泌荷尔蒙比较多。 +顺便打个广告,我们团队招人,有意向的朋友可以联系我内推。 -在英语学习上,这个月词汇量累计上多了不少。我曾经问ChatGPT如果我想流利的跟外国人进行日常沟通,需要多少词汇,我想看懂经济学人等期刊又需要多少词汇。ChatGPT给我的答案是日常沟通大概需要3000-4000个单词,看懂经济学人这些期刊需要8000左右,其中有不少高级词汇。所以我定了个目标,即先找到3000个单词,我会每天读一些《破产姐妹》的台词,从中找到自己不知道的词汇,记录下来。每天记录30个左右,目前已经记录了2200个单词了。记录完之后,就是背诵这些单词,我会每三天左右复习100个,把其中自己忘记的记下来,然后每天重复背诵,同时也要回过头来看看之前忘记的单词,遵循人的记忆规则加深记忆。目前这2200个单词中,我大概记住了500个左右,就这500个,就让我自我感觉有质的提升。 +## AI -比如有时我会跟ChatGPT进行语音沟通,现在基本能够听懂他说的什么,自己说的也更好一些。包括跟女朋友平时用英文沟通的时候,也能看到沟通质量明显比以前提升很多。而且跟ChatGPT打字沟通的时候,很多时候能够不假思索的用英文写出来自己的诉求。但也还是有不少需要提升的地方,比如现在learning skills/speaking skills还需要提升,我可以在讲的时候用上新的单词表达我的意思,但依然需要停下来思考,说的比较慢。听力则很难听懂那些说的比较快的,比如看英文电视剧很难听懂他们说的啥,但是看台词我是能完全看懂的。这些是需要继续提升的。 +本月跟AI相关比较重磅的消息是OpenAI推出了ChatGPT 4o。看了一下发布会,感觉是很惊艳,同时也发布了两款应用,分别是在Mac上直接用的ChatGPT应用和手机上的应用。先说ChatGPT 4o这个模型,简单试用了下,给我的感觉是确实很快,包括中文输入输出,都远比原先快,但是输出的结果准确性上,介于3和4之间,最准确的是4。至于两款应用软件,Mac上的那款给我的感觉是网页版的平替,包括手机版的其实也是,是更方便了,但没有更牛逼的新功能。而在发布会的现场演示中,可以看到对话更加自然,可以打断、说话有语气、也能直接打开摄像头进行识别,这个比以前相比非常重磅,基本可以做到实时翻译了。但现在还只是一个概念,实际上还没放出来,即使是付费用户现在也不可用,预计还得过几周才能用。 -5月继续积累单词,目标3000个,但肯定会超过3000。从6月开始,则全力练习听/说能力,从比较佛系的状态到制定计划严格落实,比如每天听5分钟并且写下来并对照错误,每天跟GPT练习30分钟的口语。 +也看了一本书,叫《这就是ChatGPT》,作者是斯蒂芬·沃尔弗拉姆,是一个对ChatGPT内部原理很了解的人,书里面比较清晰易懂的解释了ChatGPT的原理,本质上就是神经网络。看完这本书的一个结论就是,ChatGPT目前似乎是诞生了人类智慧,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是参数加多了,并且人类的语言、逻辑可能其实本质有一些规律在里面的,AI找到了其中的规律,实现了现在的效果。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就很可怕,那人类是不是也是其它更高级文明饲养的AI? -此后,可能是下年了,则再开始学习一些高级词汇,把词汇量扩充到8000-10000,目标流利的阅读经济学人等期刊杂志。但一切的前提是已经能够做到流利的进行日常沟通。 +## 投资理财 -这个月最终也是买了特斯拉的股票。没去看什么深度分析,只是单纯的看好马斯克。有点追星的性质,我觉得马斯克做了那么多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的事情,而且他也不是夸夸其谈的那种,是真的会也深入学习了解一个科技背后的技术,我觉得他很厉害,所以就买了一些股票,期待能够挣钱,但也接受全都亏掉。 +也越来越感觉到国家政策、社会发展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近房地产政策有所放松,比如上海外地单身人口上海市二手房不再限制,外环内新房限制购买,首付比例、公积金最高贷款金额、公积金利率也都往好的地方做了改善,那么以后房地产市场会怎么发展的,往大了说国家的经济会怎么发展?这些宏观上的政策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成本,也会影响投资渠道和投资收益。 -刚买几天亏得比较厉害,亏了20%左右,后来由于特斯拉发力自动驾驶所以涨得比较厉害,到4.30,反而赚了15%。有点刺激,动不动跌个15%,又动不动的涨个15%。如果只是看今年的理财目标,其实完全可以卖掉收手了,我目标年化10%。但我相信特斯拉未来的价值远远不止这些,自动驾驶带来的革命性颠覆远远不止他现在的价值。所以就还是先放在这里。就当一场赌博吧,只不过这场赌博最终就算是我输了我也无怨无悔,无他,还是看好马斯克。我愿意为他的愿景、为他对人类的贡献买单。 +我自己现在是比较雾里看花的想法,这里记录一下。自己目前也在持续看一些信息完善这些想法中。 -我看好的还有其它比较多,比如英伟达、AMD、苹果等。但这些特别是英伟达,我认为估值价格太高了,尽管各大机构一直看涨,但还是之前说的理由,在当前大模型没有真正革命性的落地某些产品,我不认为它有持续上涨的动力。但大模型我也认为迟早会有一些革命性的东西落地,比如大模型+机器人,是不是就是《底特律变人》这个游戏呈现出来的场景呢?所以我认为未来一定会出现仿生人开始被人类奴役,最后有一些觉醒仿生人带领仿生人觉醒,跟人类暴力对抗或者和平共处。甚至我认为在我有生之年就能看到。因为现在大模型+机器人,再加上其它的一些内容,比如自动驾驶中的环境识别等,完全就是《底特律变人》中的仿生人了。当然实际落地涉及到监管层面、人道主义等很多复杂的因素,这块目前还没看到苗头。 +我认为国家现在放开这些政策,本质上不是刺激房地产涨,而是支撑的一种作用。不管是宏观经济情况导致收入降低、甚至失去工作,还是长久来看人口减少,都让房地产没有涨的逻辑在里面。但现在房地产也不能大跌,因为各地财政还是跟房地产挂钩很紧密的,跌了有系统性风险。所以个人理解现在国家是时间换空间的策略,即拖住房地产不跌,从时间上,通过通货膨胀的手段,让房地产的价值自然变低。防止现在直接跌导致系统性风险。这里面就涉及到财政支柱变化的问题,之前靠房地产,那么以后房地产不行了,靠什么呢? -国内的基金也稍微回本了一些,但今年还是亏了2%左右。过去由于决策正确,所以开户以来这些年一直也没亏钱,但平均年化比较低。平均年化1.9%左右。后来对股市失望了再也没有动过,没有买进也没有卖出,就这么放着。我也再也不信什么国家救市、什么北向资金流入表示股市好转等类似的信息。但国内的市场,过去被机构实际踩出来证明有效的路子是,买小盘股更容易挣钱。可能是小盘股不像大A股那样易被操控还有些市场规律在里面吧。想在国内这个市场挣钱的朋友可以考虑研究下这个路子。国家现在禁止机构继续这么做,但是散户还是可以的。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有几种思路,一种是继续发挥地的作用,比较偏短期,这里一方面的政策操作就是当前的降首付、降贷款利率、放开限购等,引入更多的人进来,一方面是放大改善住房的需求,给予补贴,长久的话还有配合土地确权放开广大农村宅基地的交易; + +一种思路是找到新的支柱,哪个新支柱比较合适呢?可以看看经济的三大马车,出口、消费、投资,出口这块,现在中国出口不仅在被欧美国家围猎,而且长久来看随着人力成本的升高,肯定会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最近几年就有不少公司从中国转移到了印度等东南的国家,所以靠出口这条路不太可行,出口本质是比拼价格上的竞争力。消费这块呢,也一直没有起色,中国人有太多负担,一方面综合生活成本,比如各种税,工资税、隐形消费税,另一方面又需要买房,生娃,这些成本都比较高,所以没什么钱去消费。这里可能存在一个转折点,比如国家现在支持地方购买老房子,作为保障性住房,所以未来可能房子上分两种,买不起的就租国家的房子,买得起的就自己买,未来可能租房比例会更高,并且生娃的少了,娃的竞争压力少,所以未来鸡娃的会越来越少,可能还真的有一些钱来消费。当然前提还得是收入的提高,如果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话,那这条路可能也走不通。至于投资,可能有一些机会,比如发布地方债券、特别国债等,最近有一些超长期特别国债,这些可能是未来地方的一些新的支柱。但仅靠这个可能还不够,不知道会不会学习欧洲收更高的税。 + +那这些对我们有啥启发呢?我目前来看的话比较悲观,是找到了一些避雷的点,但是有哪些机会能够用来投资理财则没有找到。国内没有的话,国外有没有呢?目前还是看的比较宏观,微观上没去看,也就没啥操作,四月份以来买了一些海外的投资产品收益1.5%左右,长期持有的,也不怎么看短期交易。特斯拉上次涨到10%以后没卖,回过头来看看其实比较后悔,确实坚持长期持有特斯拉,认为它很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但在产品短期不能落地的情况下,可预见的会从那波刺激上跌下来此后会维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所以当时应该是看空,卖掉之后赚10%的差价回头再买回来,但当时没有看到这一点,错失了一波机会,只能等下一波特斯拉的利好消息了。国内的还是一直亏,就先放里面吧。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_posts/2024-06--2-2024\344\272\224\346\234\210\351\232\217\347\254\224.md" "b/_posts/2024-06--2-2024\344\272\224\346\234\210\351\232\217\347\254\224.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0..fad21578458 --- /dev/null +++ "b/_posts/2024-06--2-2024\344\272\224\346\234\210\351\232\217\347\254\224.md" @@ -0,0 +1,40 @@ +--- +layout: post +title: 2024四月随笔 +date: 2024-04-30 +author: AlstonWilliams +header-img: img/post-bg-2015.jpg +catalog: true +categories: +- 路漫漫其修远兮 +tags: +- 路漫漫其修远兮 + + +--- + +这个月工作上比较忙,留给自己的时间比较少,比较纠结要不要写这么一篇随笔。后来想了想还是稍微记录一下,也方便日后回过头来看看经历了什么。 + +工作上比较忙,顺带着看期刊啥的获取信息的时间也少了,本来是中午吃完饭会翻一翻一些新闻报道啥的看看中国经济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现在则基本上吃完饭就是回去继续工作,没什么时间来看。上一周正式会议开了20多个,往往刚开完想干会儿活,干个10几分钟就要开始下一个会议了。 + +负责的方向也越来越多,最近又多了一些,是挑战,但同时也比较兴奋,比较有进步空间。 + +老的方向因为一些原因偏支持角色,重点是提升研发效率和稳定性,这一块目前我们已经做的很不错了,通过转换开发模式,从烟筒式开发到面向领域模型的开发方式,不仅提升了研发效率,平均每需求人天3.5pd降低到了1.2pd,预计这个Q会继续提升开发效率,也解决了不少数据一致性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沉淀横向能力,让其它团队能够复用。所以目前主要是交给一位同学支持,我这边去负责新的方向,老的方向在技术评审、业务方向上把把关即可。 + +新方向刚起步比较乱,PM跟研发的协作流程,开发流程,交付模式等都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这里面有比较多的事情去做,比如如何规范需求评审流程,如何规范研发人力更好的支持业务,如何规范交付物减少上下游沟通对齐成本。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何沉淀数据领域资产,帮助在不同的场景复用。这些都是现在做的不够好需要去不断优化的地方。虽然比较有挑战,但也让我比较兴奋分泌荷尔蒙比较多。 + +在英语学习上,这个月词汇量累计上多了不少。我曾经问ChatGPT如果我想流利的跟外国人进行日常沟通,需要多少词汇,我想看懂经济学人等期刊又需要多少词汇。ChatGPT给我的答案是日常沟通大概需要3000-4000个单词,看懂经济学人这些期刊需要8000左右,其中有不少高级词汇。所以我定了个目标,即先找到3000个单词,我会每天读一些《破产姐妹》的台词,从中找到自己不知道的词汇,记录下来。每天记录30个左右,目前已经记录了2200个单词了。记录完之后,就是背诵这些单词,我会每三天左右复习100个,把其中自己忘记的记下来,然后每天重复背诵,同时也要回过头来看看之前忘记的单词,遵循人的记忆规则加深记忆。目前这2200个单词中,我大概记住了500个左右,就这500个,就让我自我感觉有质的提升。 + +比如有时我会跟ChatGPT进行语音沟通,现在基本能够听懂他说的什么,自己说的也更好一些。包括跟女朋友平时用英文沟通的时候,也能看到沟通质量明显比以前提升很多。而且跟ChatGPT打字沟通的时候,很多时候能够不假思索的用英文写出来自己的诉求。但也还是有不少需要提升的地方,比如现在learning skills/speaking skills还需要提升,我可以在讲的时候用上新的单词表达我的意思,但依然需要停下来思考,说的比较慢。听力则很难听懂那些说的比较快的,比如看英文电视剧很难听懂他们说的啥,但是看台词我是能完全看懂的。这些是需要继续提升的。 + +5月继续积累单词,目标3000个,但肯定会超过3000。从6月开始,则全力练习听/说能力,从比较佛系的状态到制定计划严格落实,比如每天听5分钟并且写下来并对照错误,每天跟GPT练习30分钟的口语。 + +此后,可能是下年了,则再开始学习一些高级词汇,把词汇量扩充到8000-10000,目标流利的阅读经济学人等期刊杂志。但一切的前提是已经能够做到流利的进行日常沟通。 + +这个月最终也是买了特斯拉的股票。没去看什么深度分析,只是单纯的看好马斯克。有点追星的性质,我觉得马斯克做了那么多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的事情,而且他也不是夸夸其谈的那种,是真的会也深入学习了解一个科技背后的技术,我觉得他很厉害,所以就买了一些股票,期待能够挣钱,但也接受全都亏掉。 + +刚买几天亏得比较厉害,亏了20%左右,后来由于特斯拉发力自动驾驶所以涨得比较厉害,到4.30,反而赚了15%。有点刺激,动不动跌个15%,又动不动的涨个15%。如果只是看今年的理财目标,其实完全可以卖掉收手了,我目标年化10%。但我相信特斯拉未来的价值远远不止这些,自动驾驶带来的革命性颠覆远远不止他现在的价值。所以就还是先放在这里。就当一场赌博吧,只不过这场赌博最终就算是我输了我也无怨无悔,无他,还是看好马斯克。我愿意为他的愿景、为他对人类的贡献买单。 + +我看好的还有其它比较多,比如英伟达、AMD、苹果等。但这些特别是英伟达,我认为估值价格太高了,尽管各大机构一直看涨,但还是之前说的理由,在当前大模型没有真正革命性的落地某些产品,我不认为它有持续上涨的动力。但大模型我也认为迟早会有一些革命性的东西落地,比如大模型+机器人,是不是就是《底特律变人》这个游戏呈现出来的场景呢?所以我认为未来一定会出现仿生人开始被人类奴役,最后有一些觉醒仿生人带领仿生人觉醒,跟人类暴力对抗或者和平共处。甚至我认为在我有生之年就能看到。因为现在大模型+机器人,再加上其它的一些内容,比如自动驾驶中的环境识别等,完全就是《底特律变人》中的仿生人了。当然实际落地涉及到监管层面、人道主义等很多复杂的因素,这块目前还没看到苗头。 + +国内的基金也稍微回本了一些,但今年还是亏了2%左右。过去由于决策正确,所以开户以来这些年一直也没亏钱,但平均年化比较低。平均年化1.9%左右。后来对股市失望了再也没有动过,没有买进也没有卖出,就这么放着。我也再也不信什么国家救市、什么北向资金流入表示股市好转等类似的信息。但国内的市场,过去被机构实际踩出来证明有效的路子是,买小盘股更容易挣钱。可能是小盘股不像大A股那样易被操控还有些市场规律在里面吧。想在国内这个市场挣钱的朋友可以考虑研究下这个路子。国家现在禁止机构继续这么做,但是散户还是可以的。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